世界高血压日丨关于高血压的这些误区你避开了吗?
关于高血压你是不是也这样认为“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”“吃了降压药就万事大吉”……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长春市第四医院(长春市胸科医院、长春市传染病医院)综合科医生于丹带大家避开“隐形陷阱”守护心血管健康
误区一:没有症状就不用治
不少人认为,高血压没有症状就无需治疗,这是非常危险的。高血压被称为“无声杀手”,很多患者血压长期超标却毫无感觉,直到引发脑出血、心梗等严重并发症才察觉,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。如果血压收缩压超过140mmHg,舒张压超过90mmHg,即便无症状,也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。
误区二:吃降压药会上瘾,能不吃就不吃
还有人认为,降压药吃上就停不了,所以能不吃就不吃。事实上,长期高血压会持续损害心、脑、肾等器官,规范服药控制血压,才能降低并发症风险。随意停药会导致血压剧烈波动,反而加重血管损伤。药物的调整需医生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和身体反应科学评估,切不可擅自做主。
误区三:吃了药就能放飞自我
“反正有药在,盐多吃点、懒得运动也没事?”这种想法非常危险!降压药并非万能,高盐饮食、肥胖、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,会抵消药物效果。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,坚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,如快走、游泳,配合戒烟限酒,才能更好地稳定血压。
误区四:血压监测“想起来就测”
有人只在头晕时测血压,或偶尔测一次就以为“万事大吉”。其实,正确的监测方法是:
1.每天固定时间监测:每天早、晚各测量1次血压,每次测量2-3遍取平均值。推荐早上在服药前、早餐前、排尿后测量血压,晚上在晚餐前测量血压。
2.测前准备:静坐休息3—5分钟,测前30分钟避免运动、喝咖啡、吸烟或饮酒。
3.记录数据:把结果给医生参考,方便调整治疗方案。
在此,医生提醒高血压患者,要定期做尿常规、心电图等检查,及时发现器官损伤迹象!
高血压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错误认知和拖延!从现在开始,规范用药、改善生活方式、定期监测,把血压牢牢掌控在安全线内,为自己和家人撑起健康保护伞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