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艾滋病的五大误区,你知道吗?
“和艾滋病患者共用马桶就会感染艾滋病?”
“只有性接触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?”
……
随着艾滋病逐步进入大众视野
关于艾滋病的谣言也应运而生
谣言有时比疾病本身造成的危害更大
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
和社会生活、人际关系压力
知艾防艾才能科学防治
今天
长春市传染病医院
中西医结合科主任陈亦洋
带大家一起了解
关于艾滋病的五大误区
误区一
HIV感染者能不能生出健康宝宝
HIV感染者怀孕了是可以生出健康宝宝的,但必须有前提条件限制。
育龄妇女感染HIV并经过规范抗病毒治疗后,病毒载量控制在200cop/ml以内,最好是检测不到水平,此时接受HIV阴性男性精子,或同样是HIV感染者但已经接受治疗,病毒载量检测不到的男性精子后怀孕,完全可以生出健康宝宝。也就是说,孕前期必须经过抗病毒治疗并且有效,才可以怀孕生出健康宝宝。
如果是孕前期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,病毒载量大于200cop/ml,或者是怀孕后感染艾滋病病毒,此时胎儿感染HIV的几率较大,新生儿出生有被感染的可能。
误区二
日常接触就会传播艾滋病病毒
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以性接触、血液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。所以,日常握手、拥抱、礼节性亲吻、同吃同住,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。同时,提醒大家要养成良好习惯,不与任何人共用牙刷、剃须刀等。
误区三
感染HIV后很快就会死亡
感染艾滋病病毒后,会逐步损伤免疫系统。只有当人体CD4+T淋巴细胞下降到一定程度,才会发生机会性感染,包括肿瘤、间质性肺炎、隐球菌脑炎等恶性疾病,这才有可能死亡。潜伏期可能是2个月到10年不等。
我们在新闻里会看到确诊艾滋病后,病人很快死亡,那是因为发现太晚,没有及早确诊,没有得到及时治疗。
误区四
感染HIV就变成了艾滋病患者
感染艾滋病病毒后,称之为HIV感染者。当CD4+T淋巴细胞小于200cop/ml时,才称为艾滋病患者。
误区五
感染HIV后一定会有症状
感染HIV后急性期一般为2—6周,此时可能出现类似感冒症状,如发热、头疼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淋巴结肿大等,多数为一过性。有很多情况下,感染后是没有症状的,在体检、就诊时可能才会被发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