门诊故事箱丨锦旗和感谢信,是我们和患者的“双向奔赴”
我是崔少华,在长春市第四医院(长春市胸科医院、长春市传染病医院)传染科(十疗区)工作。今天,我刚刚查完房,窗外的阳光切进办公室,洒在那并排挂着的锦旗和两封感谢信上,我不禁想起了两位“老朋友”。
19天,老爷子笑着出院
第一次见患者李先生(化名)时,他步履蹒跚,肘关节有凸起的肿物,腿部肿胀还伴随疼痛。护士提醒我:“老爷子耳背,喊三声才应一句,而且没有家属陪护。”随后,我便为他进行了详细检查,检查结果更棘手:颅内感染、肺炎、肘关节结核、静脉血栓……这些疾病对于80多岁的艾滋病患者来说,是个难关。
针对他的病情,我们制定了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。治疗过程中,整个医疗团队都对他倾注了更多关怀。最惊险的是用药后,药物相互作用引发了不良反应。我迅速而冷静地调整用药方案,终于让他的指标逐渐回稳。
由于无人陪护,我们轮流照料他的起居:护士们帮他买饭、照顾他的日常生活,我也会在查房时多陪他聊天。
19天里,点滴温暖汇聚成河。出院那天,老爷子拿出一面叠得方正的锦旗,嗓门大得全楼道都听见:“小崔医生,我太感谢你啦。”
“老病号”的暖心感谢信
患者王先生(化名)是我们科室的“老熟人”。作为一名艾滋病患者,他曾因关节结核住院治疗,而这次又因药物不良反应入院。
我迅速评估了他的情况,并及时调整了用药方案。由于曾经多次住院,王先生对我们团队充满信任,口中不住地念叨着,每一次医生都能精准解决问题,护士们也始终给予自己细致入微的护理。
这次出院前,王先生特意准备了两封感谢信,一封写给我,另一封则是致全体医护人员,字里行间满是真挚的感激。
锦旗和感谢信在阳光下闪耀,成为无声的勋章。行医之道,不只在治愈疾病,更在于俯身倾听每一声痛苦的叹息,稳稳接住患者托付的信任与真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