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高血压日丨别让“无声杀手”悄悄偷走你的健康
高血压关系着我国近3亿人的健康。提到高血压,很多人会觉得“这是老年人的病”“没症状就不用管”,但这些认知误区,正让这个“无声杀手”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着我们的身体。今天,我们就用轻松易懂的方式,让长春市第四医院(长春市胸科医院、长春市传染病医院)心血管内科医生张英良与大家聊一聊高血压那些必须知道的事。
先打破3个常见误区别被“常识”骗了
误区1:“我还年轻,高血压跟我没关系”
很多人觉得高血压是中老年的“专属病”,但近年来的数据显示,我国35-44岁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5.3%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确诊。经常熬夜、高盐饮食、久坐不动、压力大,这些年轻人的“日常习惯”,都是高血压的“加速器”。
去年有个28岁的程序员,因为经常加班吃外卖、喝奶茶,体检时血压飙到160/100mmHg,直到出现头晕症状才重视,这正是年轻群体忽视高血压的典型案例。
误区2:“没感觉就不用吃药,吃药会有依赖”
高血压被称为“无声杀手”,就是因为约80%的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。但没有症状不代表没有伤害,长期血压偏高会悄悄损伤血管、心脏、肾脏和大脑,等到出现胸痛、中风、肾衰竭等症状时,往往已经晚了。
而且,高血压药物不存在“依赖”,就像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一样,它是帮助身体维持正常血压的“帮手”。擅自停药会导致血压波动,反而增加心梗、中风的风险。
误区3:“血压降下来就可以停药了”
有些患者服药后血压恢复正常,就觉得“病好了”,自行停药,结果没过多久血压又反弹。
实际上,高血压大多是慢性疾病,需要长期管理。即使血压达标,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,而不是直接停药。
就像给漏气的轮胎打气,不能打满一次就不管了,需要定期检查、及时补气,才能让轮胎正常工作。
看懂这几个数据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
想要远离高血压,首先要学会看血压值。根据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》,正常血压的收缩压(高压)应<120mmHg,舒张压(低压)应<80mmHg;当收缩压在120-139mmHg、舒张压在80-89mmHg时,属于“正常高值”,这时候已经需要警惕,及时调整生活方式;如果收缩压≥140mmHg或舒张压≥90mmHg,就属于高血压了。
测量血压时也有小技巧:最好在安静状态下休息5-10分钟再测,测量时手臂与心脏保持同一高度,连续测量2-3次,取平均值更准确。
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测1次血压,有高血压家族史、肥胖、熬夜等危险因素的人群,每3-6个月测一次。
做好这4件事轻松防控高血压
1.控盐:每天别超过一个啤酒瓶盖的量
高盐饮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,我国居民平均每日盐摄入量约10.5克,远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克标准。
想要控盐,除了少放酱油、盐,还要注意“隐形盐”——比如咸菜、腊肉、加工零食(像薯片、辣条)、酱油、蚝油等,这些食物中都含有不少盐分。建议做饭时用柠檬汁、醋、葱、蒜等代替部分盐,慢慢调整口味。
2.运动:每周3-5次,每次30分钟就够了
不需要高强度运动,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就能帮助控制血压,比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。
每天饭后散步30分钟,周末约朋友打打羽毛球、爬爬山,都能有效改善血压。
但要注意,高血压患者避免在血压不稳定时做剧烈运动,运动前最好先测量血压。
3.减重:体重降一点,血压稳一点
肥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,尤其是腹型肥胖(男性腰围≥90cm,女性≥85cm)的人群,患高血压的风险更高。
减重不需要追求“快速瘦身”,只要将体重指数(BMI=体重kg/身高m²)控制在18.5-23.9之间,就能显著降低血压。
比如一个身高1.7米的人,体重从80kg减到70kg,BMI从27.7降到24.2,血压可能会下降5-10mmHg。
4.作息:别让熬夜成为血压的“隐形杀手”
长期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,使血压升高、心率加快。
有研究显示,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的人,高血压患病率比睡眠充足的人高2倍。建议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,每天固定时间睡觉、起床,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、电脑等电子产品,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休息。
最后提醒:高血压不是“绝症”科学管理是关键
很多人确诊高血压后会焦虑,觉得“这辈子都完了”,但其实高血压是可防可治的。
只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,大多数患者的血压都能控制在正常范围,像正常人一样工作、生活。
记住,高血压的治疗不是“一劳永逸”,而是需要长期坚持,定期复查、及时调整方案,才能让“无声杀手”失去威胁。
给自己测一次血压,给家人提一句“少放盐”,让我们一起用科学的方式,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