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普丨呼吸道合胞病毒VS普通感冒,咋能一眼识破?
秋意渐浓,不少人被呼吸道疾病“盯上”。咳嗽、流鼻涕一出现,很多人以为是普通感冒,但实际上,它也可能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在作祟!今天,长春市第四医院(长春市胸科医院、长春市传染病医院)药剂科主管药师王飞和大家聊聊如何鉴别二者,做好防护!
呼吸道合胞病毒传染性强
呼吸道合胞病毒(RSV)是一种RNA病毒,是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的病原体,具有很强的传染性。
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普通感冒均属于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,两种疾病症状有相似之处,但在易感人群、症状特点、病程进展上存在明显差异,若混淆可能延误针对性防护与干预。
通过人群、症状进行鉴别
1.易感人群不同
呼吸道合胞病毒:婴幼儿(尤其6个月以下)、老年人(65岁以上)及免疫功能低下者(如慢性病患者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)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高危群体。婴幼儿感染后易引发毛细支气管炎、肺炎等下呼吸道疾病,老年人则可能因感染加重基础疾病(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冠心病)。
普通感冒:人群普遍易感,无明显年龄差异,儿童、成人、老年人均可患病,多为自限性,极少引发严重下呼吸道并发症。
2.症状特点不同
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更易累及下呼吸道。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(鼻塞、流涕、低热),但1—3天后易向下呼吸道进展,出现喘息、呼吸急促,成人可伴胸闷、气短、咳嗽加重(多为阵发性干咳或伴少量白色黏液痰),部分婴幼儿可出现鼻翼扇动、三凹征(吸气时胸骨上窝、锁骨上窝、肋间隙凹陷)。全身症状相对较轻,多无明显肌肉酸痛、头痛。病程一般2—3周,若引发毛细支气管炎、肺炎,病程可能延长至1个月以上,老年人可能因感染引发严重并发症,需住院治疗比例较高。
普通感冒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。主要表现为鼻塞、流涕(初期清涕,后期可能变稠)、咽痛、轻咳(多为刺激性干咳,无明显喘息),可伴低热(体温多<38.5℃)、轻微头痛、肌肉酸痛,极少出现呼吸急促、喘息等下呼吸道症状。病程短,无并发症者7—10天可自愈。
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咋防护
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普通感冒均通过飞沫、密切接触传播,防护的核心在于“避免接触传染源+增强自身抵抗力”。
1.减少病毒接触及传播
每天开窗通风2—3次,每次30分钟以上,降低室内病毒浓度;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,尤其婴幼儿、老年人及免疫低下者,必要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;勤洗手(用肥皂或洗手液揉搓20秒以上,流动水冲洗),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碰口鼻、眼睛;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,家人患病后尽量隔离。
2.增强自身免疫力
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规律作息,均衡饮食,适量运动,保持愉悦的心情,换季期间还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,增强自身免疫力。
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初期症状较轻,容易与普通感冒混淆。若“感冒”症状加重(如高热不退、呼吸困难),要及时就医,通过血常规、胸片、呼吸道病毒检测(如RSV抗原检测)明确诊断并对症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