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动力重启,揭秘肺结核康复期的肺功能提升法
肺结核,大家都不陌生,它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。经过规范治疗,许多肺结核患者的病情得以控制,但治疗过程中肺部组织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,导致肺功能下降。因此,在肺结核康复阶段,恢复肺功能至关重要。本期,长春市第四医院(长春市胸科医院、长春市传染病医院)党委副书记、长春市健康科普专家陈彤彤带领大家,一起探索那些让肺功能“满血复活”的小秘诀。
了解肺功能损伤情况
在肺结核康复初期,建议患者进行全面的肺功能检查,如肺活量测定、肺通气功能检查等。通过这些检查,医生能够准确评估肺部受损程度,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供依据。患者也能对自己的肺功能状态有清晰认知,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训练。科学的呼吸训练
1.腹式呼吸法
找一个舒适放松的姿势,仰卧或坐立均可,将一只手轻轻放在腹部,另一只手放在胸部。
用鼻子缓慢吸气,让空气充满腹部,此时放在腹部的手会随着腹部隆起而上升,而胸部的手应尽量保持不动。
用嘴巴慢慢呼气,感觉腹部逐渐收缩,将肺部的气体尽量排出体外。每次练习10—15分钟,每天3—4次。长期坚持腹式呼吸训练,可以增强膈肌的运动能力,提高肺部的通气量。
2.缩唇呼吸法
闭嘴经鼻吸气,然后将嘴唇缩成吹口哨状,缓慢呼气,使气体均匀、缓慢地从口中呼出。呼气时间尽量是吸气时间的2倍,例如吸气用2秒,呼气用4秒。
每次练习10—15分钟,每天3—4次。这种呼吸方法能增加呼气阻力,防止小气道过早塌陷,有助于排出更多残留在肺部的气体,改善肺功能。
3.呼吸操
结合伸展、弯腰、转体等动作,配合呼吸进行练习。例如,站立位,双脚与肩同宽,双手上举吸气,然后身体前屈,双手尽量触地呼气;再如,双脚分开,向左转体时吸气,向右转体时呼气等。
每天进行1—2次呼吸操练习,每次15—20分钟。呼吸操能有效锻炼呼吸肌群,改善胸廓的活动度,进一步提升肺功能。
适度的运动锻炼
1.有氧运动
散步: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有氧运动,适合肺结核康复期的患者。开始时,可选择平坦、空气清新的场地,以较慢的速度行走,每次15—20分钟,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增强,逐渐增加行走时间和速度,最终达到每次30—60分钟。
慢跑:当患者身体状况较好时,可尝试慢跑。注意要循序渐进,开始时可采用跑走结合的方式,如跑1分钟,走2分钟,逐渐过渡到持续慢跑。每次慢跑时间控制在20—30分钟左右,每周进行3—4次。
游泳:游泳是一种对肺部功能恢复非常有益的运动。水的浮力能减轻身体的负担,同时呼吸时需要对抗水的压力,有助于增强呼吸肌力量。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泳姿和游泳强度,每次游泳时间20—30分钟,每周2—3次。
2.力量训练
适当进行一些简单的力量训练,低强度优先,从徒手训练开始(如深蹲、墙壁俯卧撑、臀桥),逐步过渡到轻阻力(弹力带、小哑铃)。避免大重量(如卧推、硬拉)或憋气动作,以防胸腔压力骤增或咯血风险。控制训练量,单次训练≤30分钟,每周2—3次,组间休息充分(1—2分钟)。若出现气促、头晕、夜间盗汗加重,立即停止并就医。
合理的饮食调理
1.保证蛋白质摄入: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重要营养物质。患者应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,如瘦肉、鱼类、蛋类、豆类及豆制品等,有助于受损肺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。
2.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:新鲜的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,如维生素C、维生素E、β-胡萝卜素等具有抗氧化作用,能减轻肺部组织的氧化损伤;钙、铁等矿物质对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也十分重要,患者可每天食用适量的苹果、橙子、菠菜、西兰花等蔬菜水果。
3.多喝水: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,稀释痰液,有利于痰液排出,从而改善呼吸道通畅性,促进肺功能恢复。建议患者每天饮水量在1500—2000毫升左右。
良好的生活习惯
1.戒烟限酒:吸烟是导致肺部疾病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,酒精也可能影响身体的免疫力和恢复能力。肺结核康复患者必须严格戒烟,同时限制饮酒,为肺部创造良好的恢复环境。
2.规律作息:保证充足的睡眠,每晚睡眠时间应保持在7—8小时左右。规律的作息有助于调节身体的生物钟,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,增强免疫力,加快肺功能的恢复进程。
3.避免接触有害环境:尽量避免前往空气污染严重的场所,如工厂附近、交通拥堵路段等。在雾霾天气外出时,应佩戴口罩,减少有害颗粒和气体对肺部的刺激。
心理调节不可少
肺结核的康复是一个较长的过程,患者可能会因为病情反复、肺功能恢复缓慢等问题产生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。而不良情绪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,不利于肺功能恢复。因此,患者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,可通过听音乐、阅读、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,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。
肺结核康复期肺功能的恢复需要患者持之以恒地进行呼吸训练、运动锻炼,保持合理饮食和良好生活习惯,并注重心理调节。只要坚持科学的康复方法,就能够逐步改善肺功能,重新拥抱健康的生活。如果在康复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情况,应及时就医,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康复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