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空气来袭,警惕导致肺炎的大“Boss”—肺炎链球菌
最近,冷空气来袭,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,人体对病毒、细菌的抵抗力变弱,不少病原体“伺机而动”,埋伏好了随时来一场“突袭”。其中,一种让人闻之色变的便是肺炎链球菌。什么是肺炎链球菌?它又会引起哪些疾病呢?长春市第四医院、长春市胸科医院、长春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主管检验师王珏为大家解答。
什么是肺炎链球菌?
肺炎链球菌,定植鼻咽部,平时不致病,但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,如寒冷刺激、年老体弱、营养不良、患有呼吸道病毒感染时,肺炎链球菌便会“趁虚而入”,引发一系列疾病。
肺炎链球菌引起的疾病有哪些?
肺炎链球菌是流感合并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,它既可以从鼻咽部扩散导致肺炎、中耳炎、鼻窦炎,也可以侵袭人体体液,引发严重的侵袭性疾病,如脑膜炎、菌血症。
它的常见症状有咳嗽、咳痰,主要是脓性痰,还伴有发热、头痛、胸疼等。
肺炎链球菌的传播方式
肺炎链球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、气溶胶传播,比如咳嗽、打喷嚏时就可能把肺炎球菌“散播”出去,还可以通过触摸被污染的物品、食物等途径直接或间接传播。因此,在秋冬季节,人员密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场所成为病菌传播的高风险区域。
易感人群:重点保护“一老一小”
65岁以上老年人,尤其是患有慢性哮喘、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心脏病、慢性肝病,以及患有免疫缺陷(HIV、肿瘤、免疫抑制治疗等)、脾功能不全或脾切除(功能性或解剖性无脾)的人群,都是肺炎链球菌喜欢攻击的对象。
此外,以下两个阶段的孩子,需要特别注意肺炎链球菌。一类是2岁以下的幼儿,此时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善,处于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高风险期。这个阶段不仅易感,而且容易发生重症,甚至导致菌血症性肺炎、脑膜炎等侵袭性疾病。另一类是刚进入托幼机构的小朋友,刚开始接触集体生活,孩子之间的亲密接触大大增多,集体环境更容易导致病原菌的传播和交叉感染。
如何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?
疫苗接种是预防肺炎链球菌性疾病最经济、便捷、有效的方法。我国批准上市的肺炎链球菌疫苗主要分为儿童款和大众款。
儿童款:13价多糖结合疫苗(PCV13),适用于初生6周—5岁的儿童,在2岁以下的儿童中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。
大众款:23价多糖疫苗(PPV23),适用于2岁以上人群。
打几针才能预防?
1. 2-6月龄(最小满6周龄)婴儿共接种4剂。推荐首剂在2月龄(最小满6周龄)接种,基础免疫接种3剂,每剂接种间隔2个月;于12-15月龄时加强接种第4剂。2. 7-11月龄婴儿共接种3剂,基础免疫接种2剂,间隔至少2个月;于12月龄以后加强接种第3剂,与第2剂接种至少间隔2个月。
3. 12-23月龄幼儿接种2剂,接种间隔至少2个月。
4. 2-5周岁儿童接种1剂,越是低月龄的婴幼儿感染肺炎球菌后发病率和严重程度越高,建议儿童家长在宝宝满2月龄后尽早接种肺炎疫苗,降低宝宝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。23价通常只接种1剂,只复种1剂,与前1剂至少间隔5年。
在此,王珏提醒大家,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,打喷嚏、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,呼吸系统疾病流行期间科学佩戴口罩,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。同时,要保持室内环境卫生,天气适宜时,每天通风2~3次。避免熬夜,加强体育锻炼,保持健康生活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