门诊故事箱丨何须感谢,解百姓疾病之苦乃我辈医生之职责
开栏语
在医院,治愈从不只发生在诊室和病房——
它可能藏在门诊大厅志愿者搀扶老人的臂弯里,可能躲在护士帮小患者扎完针变出的糖果后,或许落在出院时反复叮嘱的用药清单边角那行“天冷加衣”的笔迹上。
那些没写进病历的温暖,那些比复查提醒更长的牵挂,都值得我们小心收纳。
这里的故事或许微小,却让消毒水的气息里,始终飘着人间烟火的热乎气息。
为了铭记这些微小而闪亮的温暖瞬间,长春市第四医院(长春市胸科医院、长春市传染病医院)微信公众平台特别推出了“门诊故事箱”和“出院小牵挂”栏目,旨在传递医患之间的温暖和感动。
“门诊故事箱”栏目,是由医护人员专门收集的那些散落在大厅、诊室、病房里的温暖碎片。而“出院小牵挂”专栏,则记录了患者在就诊、住院以及出院前后所经历的感人故事。
这些栏目存放着医患间绵长的惦念,那些跨越了病房内外的牵挂,让我们相信:治愈不仅是检查单上的指标,更是人与人之间不会过期的温暖。
身披白甲,心怀仁心,治愈患者的各类疾病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,也是我们的从医初衷。我们长春市第四医院(长春市胸科医院、长春市传染病医院)全体医护人员始终秉承着“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”的原则,以真心换真情,以精心的护理,贴心的服务,帮助患者重新迈向健康新生活。
我是中西医结合科(九疗区)医生张帆。下面,我将和来自同一个科室的同事薄微,一起分享两个温馨的锦旗故事,让大家从平凡的诊疗经历中感受真挚的医患深情。
治愈顽疾七旬老人重新行走自如
记得那是2025年3月5日,一位上了年纪的大爷走进我的诊室。通过问诊我了解到,大爷姓徐(化名),今年75岁,本身是位梅毒患者。
因为患梅毒的尴尬,徐大爷一直不愿就医。
“张医生,我要不是下肢疼痛实在难忍,也不会来医院看病啊,怕别人知道我有‘那种病’。”
结合患者反映两腿不舒服、走路费劲儿的症状,经陈亦洋主任会诊及中医辨证后初步诊断为骨梅毒,遂将患者收入疗区治疗。
△图片非案例所提及
按照陈亦洋主任的指导意见,我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对患者进行驱梅治疗。患者入院后,每日我利用查房机会查看病情发展,并对患者进行讲解,消除他内心的顾虑;关淑华护士长带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贴心护理,每一次用药都会询问患者的切身感受,令其感动不已。
经过两周的驱梅治疗,患者康复效果很理想。3月19日出院时,徐大爷已经可以行走自如,两腿完全没有入院时的疼痛感了,体内的病毒也被清除干净,我和护理人员看到徐大爷顺利康复都很高兴。
医者仁心重接莘莘学子求学路
“薄医生,这回又要麻烦您了。”
“别客气,小陆,最近咳嗽还频繁吗?”
小陆(化名)又来找我复诊了,他是一名在校大学生,才22岁,小伙子很开朗,但疾病却和他开了一个残酷的“玩笑”。
2024年12月29日,小陆突然出现反复发热、频繁剧烈咳嗽、呼吸困难等症状。在室友的帮助下,当天来到我所在的科室就诊。
“医生,请您救救我的同学。”
“同学,别急,他怎么了?”
通过为小陆进行检查,结合之前他室友问询的情况,我觉得病情复杂,便申请医院进行多学科会诊。经过会诊,确定患者患有肺结核、结核性胸膜炎、液气胸等症状。
△图片非案例所提及
确诊后,当日便将患者收入疗区进行治疗。根据患者情况,我采取调整结核用药,再给予其抗感染抗结核治疗。待患者病情平稳后,再利用中药进行对症治疗。患者因为担心延误学业,起初不太配合治疗。我耐心地进行开导,关淑华护士长及护理人员贴心地照料让他倍感温暖。很快,他转变了态度,开始积极配合治疗。
从2024年12月29日至2025年2月21日,患者经过3次住院治疗,病情好转并得以重返校园继续求学。看着小陆出院时离开的背影,一种伴有自豪的成就感自心中油然而生。
徐大爷和小陆出院后又先后回到医院来到医生办公室,向我们赠送锦旗。每一面锦旗、每一句感谢,都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。我们也想对患者们说:不用谢,治病救人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;不用谢,你们的顺利康复就是我们勤劳付出的最好回报;不用谢,治愈你们的疾病让我们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信心,感受到职业价值的升华。今后,我们将继续以仁心为灯,以专业为盾,在医学的道路上精进不息。让我们携手前行,在相互理解与支持中,共筑健康之路,共享生命之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