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文告诉你,甲流和乙流有什么区别?
最近,总有家长说“孩子刚熬过了甲流,又中招了乙流”,还有人说“乙流是王中王,疼到骨头缝里”。
甲流常听说,很少听说乙流。今天,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主治医师张英就为大家详细解读。
什么是乙流
乙型流感(简称乙流)是由乙(B)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
传染源及传播途径: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。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,也可通过口腔、鼻腔、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,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。
易感人群: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。因流感导致的住院和死亡病例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、65岁及以上老年人、孕妇,以及患有哮喘、糖尿病、心脏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。
临床症状:潜伏期多为1~4天;乙流患者多突然起病,常有发热(体温可达39°C~40°C)、头痛、肌肉酸痛、全身无力等全身症状;咽干、喉痛、干咳等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;儿童患乙型流感时,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较成人多见。
甲流和乙流有什么区别
甲型流感病毒:全身症状可能更加明显,比如出现更严重的头痛、全身肌肉酸痛以及乏力。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可能更高。更容易造成大规模的流行。
乙型流感病毒:更容易出现腹痛、呕吐、腹泻等消化道症状。出现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低。流行的规模和范围较小。
得了乙流怎么办
对于没有基础疾病的成年人,对症处理即可;对于有基础疾病、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和老年人,要及时服用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等抗病毒药物,出现症状48小时以内及时治疗,可能会减少重症发生率及缩短病程。若症状持续未缓解甚至加重,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。
需要注意的是,除了流感以外,肺炎支原体、腺病毒、呼吸道合胞病毒等,都会引发人体出现呼吸道症状。患者一定要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感染乙型流感病毒,才能使用抗流感药物,并不是有症状就可以用这些药。所以,出现症状后,不建议自行服药。
如何预防乙流
建议高风险人群每年尽早接种流感疫苗;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,如科学佩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、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,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、鼻和囗;注意保持充足睡眠、充分营养、适当体育锻炼;在冬春季等流感流行季节,建议尽量减少前往人群聚集的旅游景区和室内工作场所;家庭成员如出现流感样症状,高风险人员应尽可能减少与其近距离接触,注意做好个人防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