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心、用情、用力,让结核病患者重拾希望!
医学是科学也是人学,有专业,更有温度和感情。医生除了治疗外,更要注重心理抚慰,只有真正进入病人的世界,才能产生信任。长春市传染病医院骨科·普外科(八疗区)医生袁广范就是这样走进患者心里,用行动为患者及家属带来希望。
▲此图非案例所提及
一声声鼓励,让患者重拾信心
43岁的王女士(化名)是一位结核性脑膜炎、耐药肺结核、肠梗阻造瘘术后的患者,曾因肠梗阻在长春某医院做了手术,并在ICU住了半个月后转入长春市传染病医院。入院后,患者分别在结脑中心(五疗区)和重症医学科(七疗区)进行治疗,病情稳定后,因涉及到切口定期需要换药,所以转入骨科·普外科(八疗区)。
袁广范医生接诊后,发现患者面对治疗非常消极,每一次查房,都能感受到患者的焦虑、不安,甚至绝望。袁广范医生心里清楚,医生的职责远不止于诊断疾病、开具药方,更扮演着心灵导师的角色。为此,在每一次查房、换药以及休息时间,袁广范医生都会陪她聊聊家常,倾听她的想法,进行心理疏导,并告诉她“有医生在,病情一定会好起来”。
在一次次的鼓励中,患者终于重拾了战胜疾病的信心,这也对后续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
▲此图非案例所提及
红包变住院费,心意载满医患情
随着住院周期的延长,在抗结核药物的作用下,患者病情出现了反复,分别经历了肝肾功能异常,高胆红素血症,离子紊乱以及心电图QTc间期延长的情况。
每一项指标的异常都牵动着袁广范医生的心,在科室主任王甫国的指导下,他根据每一次异常,给予患者针对性的用药治疗,并且每日仔细观察患者的身体情况。在他的精心照料下,患者各项指标平稳。
看着母亲一天天变好,患者的女儿非常开心,为表达感谢,她偷偷地塞给袁广范医生一个红包。袁广范医生得知后,立即将红包里的现金存入患者住院账户,这令患者和家属更是感动不已。
经过两个多月的积极治疗,患者情况稳定,顺利出院。出院前,患者家属将锦旗、鲜花和水果送到了科室,以此表示对骨科·普外科(八疗区)全体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。
大地芳华,春意正浓,医患之间看似微不足道的暖心故事,在长春市传染病医院每一处角落不断上演。每一面锦旗、每一声感谢、每一张笑脸,都是患者对医护人员最高的赞美。未来,在院党委的领导下,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将继续用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服务,为广大患者的健康护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