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点丨胃里的“钉子户”,胃肠镜检查揭开幽门螺杆菌的真面目!
近年来,“幽门螺杆菌(Hp)”这个词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,《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》白皮书指出,我国幽门螺杆菌人群感染率近50%,这意味着约有7亿人胃中藏有幽门螺杆菌,而70%的胃癌都和幽门螺旋杆菌有关。那么,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有什么症状呢?做胃肠镜时又能发现什么呢?
今天,长春市第四医院(长春市胸科医院、长春市传染病医院)胃肠镜门诊医生崔少华为大家揭秘。
释放毒素刺激胃壁
感染幽门螺杆菌后,它会在胃黏膜上“安家落户”,并释放毒素刺激胃壁。这就像在平静的胃黏膜上点燃了“小火苗”,导致慢性胃炎。
很多人因此没有任何感觉,但也有人会出现腹胀、嗳气、反酸、口臭或不明原因的上腹隐痛。

胃肠镜下Hp的状态
胃肠镜是直观看到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果的“照妖镜”。医生在镜下可能会发现以下情况:
1.胃黏膜“花里胡哨”:正常的胃黏膜是光滑干净的淡橘红色。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常常显得充血、水肿,泛着潮红,或者变得苍白、不均匀,像一幅“地图”。
2.糜烂和溃疡:当“小火苗”升级,就会灼伤胃壁,形成点状或片状的糜烂,就是我们常说的胃或十二指肠溃疡。
3.“鸡皮样”改变:在一些儿童或年轻感染者胃里,可能会出现密密麻麻、均匀的小颗粒,像去了毛的鸡皮,这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个典型特征。
4.萎缩与肠化:长期、重度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(一种癌前病变)的主要原因,胃镜下一目了然。

根除它!帮胃“灭火”
正因为幽门螺杆菌是胃炎、溃疡乃至胃癌的明确危险因素,一旦发现(尤其伴有症状或家族史),医生会建议进行根除治疗。如今,我国的根除方案已经非常成熟有效。
崔少华医生提醒大家,若想远离幽门螺杆菌,首先要定期检查,必要时做个胃镜,不仅能揪出这个“胃内潜伏者”,更能看清它造成的破坏,及时为您的胃健康保驾护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