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如何解读肺结核?这些知识别错过~
轻咳连连、日渐消瘦,结核性疾病作为一种严重的传染病,已纠缠人类数千年。中医学认为其多是由“痨虫”侵蚀肺叶引起,因其症状特点和病损部位多在肺部,所以称其为“肺痨”。
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(九疗区)主治医师薄微解释说,中医的“肺痨”与西医的“肺结核”虽然在名称上有所不同,但其实是同一种疾病。
中医如何认识肺结核病因?
在中医学领域,高于五脏六腑之上的肺部,常被比作人体的“宰相”。虽掌管呼吸与气机流通,却十分娇嫩,不耐寒热,易受到邪气侵犯。而肺痨正是肺脏这座城池守卫薄弱、痨虫(结核杆菌)侵入肺部而致。
由此,中医认为肺痨发病的原因,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:一方面为感染痨虫,另一方面为正气虚弱。正虚是发病的基础,体虚是感染痨虫的关键。两种因素同时存在,才能导致肺痨发作。
肺结核中医临床症状
历代医家认为肺痨的病机十分复杂,在疾病演变过程中“阴虚者十之八九”。因此,在中医看来,肺痨的病机多包括阴虚火旺、肺阴虚、气阴两虚、肾阴虚、肺脾气阴两虚等因素,阴虚是其基本病机。
常见的肺痨临床表现症状,分为以下几种:1. 肺阴虚证,表现为:干咳少痰、口干咽燥、胸部闷痛;2. 阴虚火旺证,表现为:午后潮热、盗汗量多、急躁失眠,形体逐渐消瘦;3. 肺气阴两虚证,表现为:咳嗽、倦怠、细脉、数脉、神疲乏力;4. 肺肾阴虚证,表现为:呛咳、喘息、动则喘促、痰黏稠、舌面发红、不寐;5. 肺脾气虚证,表现为:咳嗽、纳呆、舌头苔白、便溏;6. 肺气虚证,表现为:咳嗽、气短、自汗。
中医如何治疗肺结核?
考虑到肺结核久治不愈、易复发的特点,目前,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(九疗区)在临床上针对肺结核的治疗,采取以西药为主、中药为辅的方式。中医治疗肺结核从整体出发,根据患者不同体质和疾病的不同阶段,以“补虚培本、抗痨杀虫”为原则,通过补虚扶正、调胃健脾,使机体脾胃运化趋于正常,以减轻和消除抗结核药物的毒副作用。
若病人属于阴虚火旺型,治疗时以滋阴降火为主;如果呈现气阴两虚的症状,治疗时以益气养阴为主;对于晚期或耐药肺结核的病人,可能会出现肝肾虚损、阴阳两伤的表现,则更偏重于扶正,多采用健脾补肾、滋阴益阳的治疗方式。
肺结核作为一个可防可控的疾病,初发阶段对药物敏感,在此阶段给予治疗,可以使抗结核药物发挥最大的杀菌作用,康复效果好,不易复发。对此,薄微医师温馨提示,若一旦出现咳痰咳血、反复发热及明显的疲劳状态,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规范治疗,以免延误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