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医患佳话中感受这个科室的“温度诊疗”
在长春市第四医院(长春市胸科医院、长春市传染病医院)综合科走廊里,鲜红的锦旗挂满走廊墙壁,令人目不暇接。每一面锦旗都饱含着深情的谢意,每一面锦旗都标志着一个家庭从绝望中迎来重生的转机。这个科室为何屡屡受患者称赞?下面,就让我们从两个典型的“医患佳话”中去寻找答案吧。
精准抗感染,使患者及时治愈眼疾
患者罗阿姨(化名)57岁,7年前开始出现间断咳嗽、咳痰,被诊断为支气管扩张。而后每逢春秋季该病发作明显,每次进行静点或口服抗生素后症状有所好转。此外,她还有葡萄膜炎病史2年,并在专科医院接受过治疗。
2月14日,罗阿姨间断咳嗽、咳痰症状加重。粘痰呈黄黑色且不易咯出。无咯血,无发热,伴有乏力,于2月21日来我院综合科(一疗区)就诊。
△图片非案例所提及
科室副主任陈艳萍为患者检查时,发现其除了呼吸系统疾病还存在眼部疼痛、视物模糊、畏光症状,通过问诊了解到患者此前已在专科医院就诊,被确诊为“葡萄膜炎”复发,因在行肺部CT发现疑似发现外肺结核,遂来我院进行排查。
入院后,患者多次提出希望尽快排查结核病,便于进行眼疾治疗。面对患者的焦虑情绪,陈艳萍副主任对其进行安慰,并针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为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。同时,她协调医院多部门,为患者开辟特殊通道,帮患者进行化验检查,最终患者被诊断为结核感染。陈艳萍副主任立即按照相关指南给予预防性抗结核治疗,于丹医生通过查房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,适时调整治疗方案。
经过几天的抗感染治疗,患者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明显好转,并于2月28日顺利出院,到专科医院进行后续的眼疾治疗。
出院之际,陈艳萍副主任再次嘱咐患者要按医嘱用药,定期进行肝功肾功血常规等安全指标复查,同时要保持良好心态,注意多摄入高蛋白,增强体质,提高免疫力。
综合科(一疗区)的积极诊疗和排查为罗阿姨赢得治疗眼疾的良机,出院时她特意向科室医护人员赠送锦旗,以示感谢。
破解“结核疑云”,令她重现笑颜
患者孙阿姨(化名)患有结核病多年,经常无痰咳嗽。2025年2月初,她干咳无痰症状愈发严重,甚至无法正常休息。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,她于2月7日来到我院综合科(一疗区)就诊。主治医师张耀澜通过检查,发现其左下肺出现炎症且有阴影伴发结核球,又了解到患者有结核病史,遂将其收入院治疗。
患者住院后,张耀澜医生在查房时发现孙阿姨因担心自己得了肺结核而情绪低落,总是一脸愁容。
见此情况,为了消除患者心理压力,张耀澜医生为其预约了气管镜。通过检查,发现患者肺部确实存在一个细菌感染。
“阿姨,放心吧,不是肺结核,是一般的细菌感染。”
随后,医生针对细菌感染,进行对症治疗为其消炎。治疗期间,张耀澜医生几乎每天通过查房为患者详细介绍病情进展,并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。除了治疗,护理人员每天面带微笑,专业带有暖意的护理也令家属备受感动。
在科室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,患者于2月14日顺利出院。
入院时“满面愁云”,出院时“笑容绽放”,这情绪的变化是孙阿姨真实心理状态的写照。出院之际,带着感恩的心,她的家人向张耀澜医生送上锦旗和感谢信。双重的感谢再次为科室的“医患佳话”添上了崭新的一笔。
两面锦旗,一个主题,折射出同一个内核——综合科(一疗区)的“温度诊疗”。用耐心细心和专业技术为患者解除焦虑,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,这便是科室一直遵循的治疗理念。科室走廊的墙壁,刚刚又有新的锦旗挂上。在晨光与暮色交替中,综合科(一疗区)的“锦旗故事”还在续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