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点丨蔡依林中招!带状疱疹病因及预防究竟藏着啥“隐情”?
45岁蔡依林竟被带状疱疹“盯上”,而她每天9点半准时入睡的“蔡依林时间”,更是引发大家对作息科学性的热议。与此同时,带状疱疹为啥找上门、咋预防,也成了大家心中的问号。
本期,长春市第四医院(长春市胸科医院、长春市传染病医院)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张贺峰带你一探究竟!
什么是带状疱疹?
带状疱疹是由水痘——带状疱疹病毒(VZV)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皮肤病。
该病毒具有亲神经性,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,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(如年龄增长、劳累、压力大、患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等),潜伏的病毒会被再次“激活”,并沿着感觉神经纤维移动到皮肤,引起带状疱疹。
症状分为3个阶段
1.发疹前:有轻度乏力、低热、纳差等全身症状,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,触之有明显的痛觉,持续1—3天,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。
2.发疹期: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、颈神经、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。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,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,簇状分布而不融合,继之迅速变为水疱,疱壁紧张发亮,疱液澄清,外周绕以红晕,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;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,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,一般不超过正中线。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,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,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。
3.恢复期:病程一般2—4周,水疱干涸、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。
每天9点半入睡的科学性
规律的睡眠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。人体有自己的生物钟,在夜间睡眠时,身体会进行一系列的自我修复和调整工作。对于4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,规律的睡眠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的稳定,减少因激素水平波动带来的健康问题。
如果一个人能够在 9 点半入睡,在理想状态下,人体能够在夜间较早地进入深度睡眠阶段。
深度睡眠期间,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,能量得以储存,大脑会清除白天积累的代谢废物,这对于神经系统的健康十分有益。而且,早睡早起的作息能够使生物钟更加稳定,对于心血管系统等也有好处。
带状疱疹的发病原因
1.病毒潜伏与复发
初次感染时,通常在儿童时期表现为水痘,病毒在治愈水痘后并不会从体内完全清除,而是潜伏在神经节内。
当身体免疫力下降时,病毒就可能重新活跃起来引发带状疱疹。
2.免疫力下降因素
年龄因素:随着年龄的增长,尤其是40岁以后,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退,细胞免疫反应性降低,这使得潜伏的病毒更容易被激活。
生活压力:长期的精神压力、过度劳累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,增加患病风险。
其他疾病影响: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、慢性肾病等,或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(如器官移植后)的人群,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,更容易患上带状疱疹。
带状疱疹的预防方法
1.提高自身免疫力
均衡饮食:摄入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(如维生素 C、维生素 B 族等)和矿物质(如锌等)的食物。例如新鲜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类、瘦肉、鱼类等,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。
适量运动: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等,或者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,如健身操、球类运动等,能增强体质,提高免疫力。
充足睡眠:保证每天7—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,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修复和免疫调节。
2.接种疫苗
目前有带状疱疹疫苗可供选择,尤其是对于50岁及以上的人群,接种疫苗可以显著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。
3.避免接触感染源(对于未感染过水痘的人群)
带状疱疹患者的水疱液中含有病毒,对于没有感染过水痘的人来说,接触到水疱液可能会感染水痘。
因此,在接触带状疱疹患者时要注意防护,避免接触患者的水疱部位。
张贺峰副主任提醒大家,要时刻关注自身健康,特别是在中年时期,要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来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,预防带状疱疹发生。